中國物流業在改革開放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中國已建成由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綜合運輸體系。中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也開始起步,配送中心穩步發展,現代物流技術的應用得到加強。但從物流業總體發展水平來看,中國的物流業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現代物流業將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1.中國現代物流的發展現狀分析
1)物流基礎設施的能力大為提高,市場物流網絡逐步擴大。中國物流基礎設施初具規模,“十五”以來主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表1.2“十五”以來主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資料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報告整理。
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商品流通體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物資流通市場主體向多元化發展,初步形成了一支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企業隊伍,并建立了以中心城市為依托的城鄉一體的物流網絡。
2)物流規模不斷擴大,國際物流量快速增長。物流規模是從量的角度反映物流業的發展水平的。2008年全國物流總額達89.9萬億元,同比增長19.5%。
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國際經濟交往的不斷發展,對外貿易快速增長。代表中國國際物流發展規模的海上國際集裝箱運輸量在近幾年平均以兩位數的速度快速增長,以沿海主要港口為中心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網絡初步形成。
3)物流質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物流質量主要由物流時間、物流費用和物流效率來衡量。中國物流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物流質量總體水平比較低。
① 物流時間。據有關資料介紹,工業生產中物流所占用時間幾乎達到整個生產過程的90%。在貨物運輸中,中國現行運輸管理體制制約了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高效銜接,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物流速度。目前,全國鐵路貨運列車的平均技術速度為45公里/小時。因散裝、集裝箱運輸技術尚未普及,裝卸效率低,鐵路貨車中轉停留時間約5小時。公路運輸營運貨車平均車日行程200公里左右,車輛工作率約60%。城市內運輸由于道路面積增長與車輛增長不適應,車輛運輸速度不斷下降。在一些大城市,平均車速已下降到15公里/小時,嚴重影響了城市物流效率。
② 物流費用。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運輸費用在生產費用中因各部門產品對運輸的依賴程度不同,其所占比重也不同。根據對近年國家投入產出的分析,大體數據是:運輸郵電費用在農業生產總費用中占3.29%,在工業生產總費用中占7.15%,在建筑業中占8.63%,在商業飲食業中占14.98%,在其他服務部門中占7.8%。如果從物流業總體費用考慮,有關資料顯示,物流費用占商品總成本的比重,從賬面上反映已超過40%。
③ 物流效率。在總體上分析計算物流效率是一個十分困難的問題。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物流過程非常復雜,不同的物流活動內容和形式,必須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物流效率。現在通常用物流相關行業的成本費用總和與GDP的比值來評價物流總體效率。據有關資料介紹,在1979年至1986年間,美國物流費用支出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變化呈現下降趨勢,1981年最高,達到14.7%,1985年下降到11.1%。這說明美國的物流效率提高了。根據相關部門統計,2007年我國全社會物流總費用為45406億元,其中運輸費用占54.4%,保管費用占32.9%,管理費用占12.7%,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值為18.4%,比2006年的18.3%上升了0.1個百分點。
4)物流管理體制改革尚需進一步深化。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中國的物流行業發展滯后。到目前為止,我國物流業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稱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鐵道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農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發改委)等各部門。各部門之間的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業管理中存在的條塊分割、部門分割、重復建設等種種問題。
另外,我國已經形成的社會物流系統與企業物流系統由于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兩者不能有效地結合和協調發展,也對物流合理化產生了不利影響。
5)物流科學研究亟待加強。物流科學是現代大生產、大流通的必然產物。我國對物流科學的研究只有十幾年的歷史,專門的研究機構不多,在理論上尚未形成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科學體系。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社會對我國物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產業特點
1)物流產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動脈系統,它連接社會經濟的各個部分并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在現代經濟中,由于社會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經濟結構的日趨復雜,各個產業、部門、企業之間的交換關系和相互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錯綜復雜,物流產業是維系這些復雜交換關系的紐帶和橋梁。因此,物流產業是經濟運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物流產業通過對各種物流要素的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實現物流活動效率的提高和社會物流總成本的降低。當物流活動分散在不同企業和不同部門時,各種物流要素很難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隨著物流活動從生產和流通領域中分化出來,各種物流要素也逐漸成為市場資源,專業化物流企業可以根據各種物流活動的要求,在全社會范圍對各種物流要素進行整體的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會的物流效率。
3)物流產業可以為全社會提供更為全面、多樣化的物流服務,并在物流全過程及其各個環節實現價值增值。當物流活動從生產過程和交易過程中獨立出來后,物流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成本因素,而成為一個為生產、交易和消費提供服務的價值增值因素,其中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潛力。專業化物流企業不僅可以提供貨物運輸、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形服務,而且可以提供物流方案設計、物流信息管理等無形服務,這是商業企業、運輸企業、倉儲企業等傳統流通部門所難以企及的。相對于產品的生產過程而言,物流服務創造的是產品的空間價值和時間價值,是產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物流產業是國民經濟中創造價值的產業部門,并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3.產業發展趨勢
現代物流業被經濟學家稱為繼自然資源、勞動力之后的“第三利潤源泉”,越來越引起政府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我國將在政策、規劃、資金等方面為發展現代物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1)發展戰略
堅持調整和優化結構、速度和效益相結合,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化服務為根本目的,使物流業的發展在整體上有較大的突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從體制、機制、制度和政策上為綜合性物流企業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
堅持城鄉結合,促進全國物流系統合理布局。以中心城市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為戰略重點,把城市物流體系與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結合起來。
堅持統籌規劃,加強宏觀政策指導。把制定符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相互配套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作為推動物流業發展的關鍵,加快研究制定物流發展的規劃和有關政策。(2)發展目標
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布局和深化體制改革,使物流業初步建立起基本適應社會物資流通需要的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體系;在經濟中心城市造就一批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經營規模合理、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大型物流企業;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為依托,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高效率的區域物流網絡;進一步完善若干條以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為中心的國際多式聯運系統,以適應我國對外開放和進出口貿易發展的需要。
(3)物流業發展的重點
根據我國物流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物流業發展的重點應當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中心城市物流基礎設施和管理系統的建設;
2)加快物流企業改革步伐,按市場經濟一般規律要求,組建具有規模經濟效益的大型物流企業;
3)加快物流信息系統和標準化的建設;
4)加強有關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