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概念與定義
7個“恰當”(7R)是物流概念的通俗表達
在西方,物流(Logistics)最早是指軍事后勤。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物流這一概念被運用于經濟領域。簡單地說,物流是關于在需要的時候,在指定的地點,得到所需的物品,或者可用7個恰當(7R)來表示:恰當的產品(Right Product)、恰當的數量(Right Quantity)、恰當的條件(Right Condition)、恰當的地點(Right Place)、恰當的時間(Right Time)、恰當的顧客(Right Customer)、恰當的物流(www.gzsd56.com/longjiang)。
7個恰當指出了物流的基本活動,強調空間和時間的重要性,也強調了成本與服務的重要性。當物流系統發生變動時,物流管理者應不斷評價成本與服務水平的合適性。
現代物流是一個挑戰與機遇共存的領域,它包括對信息、運輸、存貨管理、倉儲、物料搬運、包裝等作業領域的綜合管理。在這些作業領域內,又含有一系列不同的具體作業任務。物流管理的任務就是把這些具體作業任務有效地組合。物流管理既富有挑戰性,同時它又是一項具有回報的專業工作。
1.2.2 物流的定義及其包含的內容
物流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定義,在國際上,最普遍采用的是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的定義:
“物流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對貨物、服務及相關信息從起始地到消費地的有效率與效益的流動與存儲的計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
對物流的認識其實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對物流的定義也同樣。上面物流的定義是1992年給出的,1998年物流的定義中使用了供應鏈的概念。2001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又進行了完善:
“物流是供應鏈運作中,以滿足客戶要求為目的,對貨物、服務和相關信息在產出地和銷售地之間實現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動和儲存所進行的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過程。”
物流過程綜合了運輸、存貨、管理、倉儲、物料搬運系統及包裝和其他相關活動,包括在整個供應鏈(從供應商開始,一直到客戶)的流動的成本與服務水平的權衡(Trade-off)取舍。
物流包含效率(Efficient)和效益(Effective)兩方面,物流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滿足客戶的需求與企業的目標。
從物流的定義可知,物流管理包含一系列的活動,它可以包括運輸、倉儲、包裝、物料搬運、存貨控制、訂單處理、需求預測、生產計劃、采購、客戶服務、工廠和倉庫選址、物品回收、零部件及服務保障、廢品處理。企業也可能把上列的一些活動不完全包括在物流部門之下,如強調產成品物流的企業,可以不把采購包括在物流部門之內。總的來說,隨著對物流的重視,物流管理所包含的范圍也在不斷增加。下面簡單介紹物流包含的活動及它們與物流管理的關系。
1.運輸(Transportation)
運輸是物流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物流中最重要的是貨物的實體移動及移動貨物的網絡。網絡是由提供運輸服務的運輸及代理公司組成的。物流經理負責選擇運輸方式來運輸原材料及產成品,或建立企業自有的運輸能力。
2.存儲(Warehousing and Storage)
存儲與運輸具有權衡關系,存儲包括兩個既獨立又有聯系的活動:存貨管理與倉儲。運輸與存貨水平及所需倉庫數之間有著直接的關系。例如,如果采用相對慢速的運輸方式,企業一般需要保持較高的存貨水平和較多的倉庫數,這就為采用快速運輸方式而減少倉庫數與存貨水平提供了可能的選擇。
許多重要的決策與存儲活動有關(存貨管理與倉儲),包括倉庫數目、存貨量大小、倉庫的選址、倉庫的大小,等等。
3.包裝(Packaging)
與物流相關的第三個領域是工業包裝或稱外包裝。運輸方式的選擇將影響包裝要求,包括產品的運輸與原材料的運輸。一般來說,鐵路與水運因其貨損的可能性大,而需支出額外的包裝費用。在權衡運輸選擇時,物流管理人員要考慮運輸方式的改變而引起的包裝費用的變化。
4.物料搬運(Material Handling)
物流的第四個活動領域是物料搬運。在制造企業,除物流部門外,其他部門如生產部,也有物料搬運活動。物料搬運對倉庫作業效率的提高是很重要的。物流經理負責貨物搬運入庫、貨物在倉庫中的存放、貨物從存放地點到訂單分揀區域的移動和最終到達出貨區(dock)準備運出倉庫的全部過程。物料搬運一般是貨物通過機械設備做短距移動,所用機械設備包括:傳送機、叉車、行吊和貨物容器。生產經理可能會專門設計托盤與容器,但可能與物流的倉儲活動不兼容。因此,物料搬運設計必須協調生產與物流兩個部門,以保證各種設備協調一致。另外,企業會發現在工廠與倉庫用同一叉車是經濟實用的。
5.訂單處理(Order Processing)
另一項可由物流部門負責的活動是訂單處理,它包括完成客戶訂單的所有活動。物流領域之所以要直接涉及訂單的完成過程,是因為產品物流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前置期,也叫備貨周期(Lead Time),它是指客戶下達訂單開始,至貨物完好交于顧客為止的時間。如某一公司的前置期是6天,它包括用于傳送訂單、處理訂單、訂單準備與交貨的時間,若訂單處理用3天,訂單準備用1天,這就意味著貨物必須在2天時間內送達顧客。較短的允許送貨時間,就意味著要采用較快的運輸方式。如果訂單處理是作為物流系統的一部分,企業就可以尋找改進的方法,比如用電話接單,電腦處理訂單,而把訂單處理時間減少到1天之內。這樣就可以使企業采用便宜得多的運輸方式,而仍能在6天的前置期內把貨物送達顧客。從時間或者說前置期的角度來看,訂單處理是非常重要的物流功能。
6.預測(Forecasting)
存貨預測是另一項重要的物流領域。準確的存貨和物料、零部件的預測是有效存貨控制的基礎,尤其是使用零庫存和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 Require Plan)方法控制存貨的企業。物流管理人員應進行預測,以保證準確與有效的控制。存貨需求預測與一般的市場營銷預測不同,后者代表銷售目標。
7.生產計劃(Production Planning)
生產計劃與物流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生產計劃與存貨預測有關。在已知現有存貨量的條件下,一旦做出存貨預測,生產經理便能確定必需的生產量,用以滿足市場需求。然而,在生產多種產品的公司,生產過程的時間計劃、生產線之間的關系需要與物流協調,通過物流對生產計劃進行控制。生產計劃與物流的整合,在大公司變得越來越普遍。
8.采購(Purchasing,Procurement)
這是另一項可以歸入物流領域的物流活動。把采購歸入物流是因為運輸成本與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的地理位置(距離)有關,采購的數量與物流中的運輸與存儲成本也有關。是否將采購歸入物流領域,要看其是否對降低成本與協調各環節活動有益。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越來越多的公司將采購歸入了物流領域。
9.客戶服務(Customer Service)
物流的另一個重要領域是客戶服務。客戶服務是一個復雜的話題,它也與公司其他領域有關。客戶服務水平與物流領域的各項活動有關,存貨、運輸、倉儲的決策取決于客戶服務需求。物流領域并不完全控制客戶服務的決策,但在保證客戶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得到恰當的產品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產品的可得性(Availability)與備貨期的物流決策對客戶服務是關鍵的。
10.選址(Location)
物流另一個重要領域是工廠和倉庫選址。位置的改變會改變工廠和市場、供應商和工廠之間的時間和位置關系,這種改變將影響運輸的服務與價格、客戶服務、存貨要求和其他方面。工廠選址與倉庫選址一樣重要,運輸成本是決定選址的重要因素。
tags標簽: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