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不是一家快遞公司
"
因為物流的重資產的巨額投入,連帶電商虧損,劉強東曾經被認為是玩火的人。事實是,貝佐斯也曾經猶豫,亞馬遜要不要重金投入建設物流基礎。物流這張底牌的價值,很多人是后知后覺的。
"
撰文 | 宇軒
京東物流在港交所IPO。算上京東零售回港二次上市,這是京東第四次敲鐘了。
但放眼物流行業,京東物流可能是最后一家走向公開市場的。相比更早前上市的通達系,京東物流2800億港幣的市值,僅次于順豐,是國內第二大物流公司。
這曾是劉強東的一張底牌,也曾飽受外界質疑。
事實是,貝佐斯也曾經猶豫,亞馬遜要不要重金投入建設物流基礎,還是干脆交給第三方服務公司,只負責接收訂單。
貝佐斯最后決定,不僅自己要做基礎設施,甚至要不遺余力地投入。核心就在于,只有自己才能完全掌控服務質量和結果。
京東的命運也是如此。因為重資產的巨額投入,連帶電商虧損,劉強東曾經被認為是玩火的人。但隨著京東開創“211即時達”,用戶線上購物體驗獲得前所未有的提升,竟然成為行業標準。外界終于認識到這張底牌的價值。
3年前,劉強東曾表示,京東物流的第一個核心訴求,就是把整個中國 社會 化物流成本降到5%以內,讓京東成為 社會 物流基礎設施提供商。
所以這么多年來,京東進行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并且全部開放給 社會 ,構建一個協同共生的供應鏈網絡,完成了從“企業物流”到“物流企業”的轉變。
但可以明確的是,京東不是一家快遞公司。
信息流、人流、物流、錢流,這是商業 社會 的幾大基本要素。物流也許不是最性感迷人的,卻是影響最為深遠的。尤其隨著AI時代的到來,物流的新故事也許才剛剛開始。
01
在爭議中崛起
在京東最初做物流的那段日子,外界的質疑就沒有停止過。
對于一家電商平臺來說,大力投入物流無疑是非常“重”的一件事,物流需要租賃倉儲空間,投入大量人力,以及對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
中國的民營物流公司,最早都是從國有壟斷企業的低效中搶奪市場,在2004年前后,整個物流行業仍然十分初級。
劉強東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2004年轉型電商之后,京東發現絕大部分投訴都來自物流。當時,京東平臺很多業務都是外包的,但3C數碼類產品單位價值高,快件如果發生丟失、延誤、包裝破損等問題,造成的損失很大。
例如2005年底,京東開始銷售筆記本電腦,但那個時候的網購多數還限于圖書、服裝等低客單價、抗擠壓的產品,京東要在網上賣筆記本電腦,所有人都覺得瘋了。為什么?主要就是消費者不信任物流,覺得一定會把電腦摔壞。
經過了幾年的思索,劉強東在2007年提出自建物流的戰略規劃。但自建物流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彼時京東的現金流并不寬裕。物流計劃一提出,劉強東就遭遇了一些高管和投資人的堅決反對。“京東想做成亞馬遜+UPS,是不可能的事。”當時即有投資人放話。
最終,劉強東力排眾議,開始推進自建物流。
劉強東曾經自述自己當時的想法:我一意孤行地要自建倉配一體的物流體系,也是因為當時我們大量的顧客投訴是到貨慢、貨物損壞,我們分析后發現,利用當時的 社會 化物流根本無法徹底解決這些痛點。我認為只有自建物流,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這一次,我們同樣沒有做過專業和系統化的成本測算,白手起家,我們甚至一開始不知道應該怎么算。
后來劉強東做出了預算:需要花10億美元。投資人一看這個數字,都要哭了,你連2000萬美元都沒有融到,現在說要花10億美元?
京東的核心投資人徐新曾經計算過,京東投資倉配一體的物流,一個城市一天送20單肯定虧錢,一天送2000單才能盈虧平衡,但是從20單到2000單,需要很長時間,有的城市可能要9個月,有的可能需要兩年。
對比京東和亞馬遜的發家史,兩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自采自銷、控制供應鏈,全品類銷售、提供一站式消費的平臺,同樣也都提供開放平臺給第三方賣家。但京東做了一件亞馬遜沒有做的事,就是自建倉配一體的物流體系。亞馬遜主要自己做了倉儲環節,但“最后一公里”配送完全交給了物流公司。
自建物流意味著京東需要忍受長時間的虧損。例如京東從2013年到2015年,累計的資本開支高達94.6億元,直接與物流相關的就達到60億元,“在資本開支/市占率這個比率上,京東是同行中最高的。”一位券商分析人士說。
京東無疑做了最苦最累的活兒。京東領先行業在2010年推出了“211限時達”,即用戶在晚上11點前下訂單,就能在第二天下午3點前收到貨;用戶在中午11點前下訂單,就能在當天收到貨。
“211限時達”不僅顛覆了物流行業,更是顛覆了電商行業,收貨又快又好的體驗令京東獲得了獨特優勢,深深植入了消費者的心智。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京東物流的投訴率為每百萬單分之一,約為通達系的十二分之一,在運力不足的春節期間,京東物流的投訴率是通達系的十八分之一。當然,較好的用戶體驗建立在覆蓋全國的倉儲網絡和配送能力,這是龐大資本投入的結果。
2014年,京東啟動了渠道下沉戰略,啟動先鋒站計劃,京東近2萬名配送員均可申請返回家鄉開設站點。到2017年,京東物流完成了大件和中小件服務網絡在中國幾乎所有地區、城鎮和人口的覆蓋。
回到最初,京東決定做物流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要提供越來越好的顧客體驗。質疑者沒看到或者故意忽視的是,在京東厚重的模式背后,是行業費用率的大大降低,以及效率的大幅提升。所以模式輕還是重,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創造了什么價值。
02
物流的價值
互聯網企業往往追求一本萬利的商業模式,卻疏于構建一家有長期價值的公司。物流卻相反,它的商業模式不復雜,卻是非常有價值的資產。但背后要求的是倉配重資產的投入、持續 科技 手段的加碼、對效率的追求、快遞小哥的服務意識等等,才能共同構成商業基礎設施,是一件苦活。
在2005年當京東要拿剛剛融來的1000萬美元投資物流時,媒體、同行都在笑話京東,一家互聯網企業怎么能做物流呢?終有一天會把企業拖垮。
但京東燒的這些錢,其實是在建立大量的物流中心和信息系統,是實實在在轉化成了公司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轉化成了用戶體驗。任何一家公司如果能燒出核心競爭力,那就可以成功。
在主要服務于京東電商平臺的2007年-2016年,京東物流達成了很多目標。
2007年京東建成北上廣核心城市物流體系,總物流面積達5萬平方米;2010年在行業內率先推出“211限時達”服務,樹立了物流行業的配送服務標準;2014年京東上海“亞洲一號”倉庫正式投入運營,這是亞洲建筑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現代化智能物流倉庫;2016年京東物流成立“X事業部”,研發智能倉儲物流系統及無人車、無人機等。
據廣發證券分析,減少物品的搬動次數、降低運輸成本、提高下單后的送達速度,是京東設計物流模式的核心。京東物流的“區域倉-前置倉-末端網點派送”倉配模式,通過將商品放在離消費者近的地方,直接改變貨物運輸的距離,從而縮短貨物交付給消費者的時間。
而對比順豐、通達系的網絡快遞模式,它們是通過把資源投入到末端網點、轉運中心、運輸工具上,優化運輸路線、提高中轉樞紐密度、加大對自動化設備的投入和增強運力等措施和方法來提高效率,本質上是在不改變距離的前提下提高交付時效。
這兩種不同的交付方式,與商業模式的設計思路直接相關。對京東而言,物流是京東向消費者提供優質體驗、向商家提供完善供應鏈服務必不可少的環節,在這一模式下,京東可以通過對消費者數據分析,進行庫存前置,通過提前將貨品存放到倉庫中從而實現高時效交付。
截至2020年底,京東依托7280個配送站、19萬自有配送人員,以及京東的智能倉儲網絡,京東自營訂單90%可實現當日或次日送達,滿足“211”限時達的訂單超60%。
自建物流體系對于京東來說意義非凡,已成為京東價值的護城河,重塑了城市用戶線上購物的體驗標準。
在京東 歷史 上,一共有三次戰略決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第一次是在2004年轉型做電商;第二次是決定向全品類擴張,從只做3C產品轉為一站式消費平臺;第三次就是決定自建倉配一體的物流體系。在2010年之后,伴隨著整個電商行業的快速爆發,京東也保持快速增長,吸引了世界級的基金融資,支撐起這張覆蓋全中國的龐大物流網絡。
在十幾年前,中國 社會 化物流成本還非常高,大量物流損耗令企業煩惱不已。但在今天,中國 社會 化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已從2007年的18.4%降至14.7%,這意味著數萬億元物流損耗的減少。而隨著京東物流等很多公司的共同投入,物流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大大加速,未來十年這一數字很可能降至5%以內,比肩甚至超越歐美等發達國家。
對物流的投入也令京東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首先是密集融資,大手筆投入物流體系,然后形成規模優勢,又反過來帶動增長。能夠持續保持10年的高速增長,并且在達到百億規模以后還能連續多年保持高增長速度的公司,在全球范圍都寥寥無幾,京東是其中一個。
很多時候,就是要辦成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才能獲得最大的長期回報。
03
走出京東
隨著京東通過信息、物流與資金,編織起一張串起全國供應商、消費者、創業者的網絡,這令京東不再是單純的零售公司,而可以成為依靠技術驅動、業務多元化的開放平臺,京東物流也從京東集團的一個服務支撐部門,變成各行業的物流服務提供商。
這背后與京東物流的諸多核心能力分不開。物流的第一性原理是規模,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下,成本在優化。
在規模的基礎之上,點對多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是京東的核心優勢,也是基于京東對電商基礎設施的理解。倉網優勢、還有十余年積累的對各行業的洞察、以及物流 科技 能力,幫助客戶進行供應鏈決策,這是行業內其他企業沒有的,它們共同奠定了物流走出京東,徹底開放的基石。
而京東物流也在開放戰略上尋找突破口。京東物流的整體發展經歷了三大階段,2007年京東自建物流,2017年京東物流全面對外開放,2021年邁入一體化供應鏈服務的新階段。
在2017年,京東物流決定全面開放,向外部客戶開放能力及資源,并獨立于京東集團運營。在對外開放之初,京東物流不僅可以提供倉儲及配送服務、快遞及快運服務、大件物流服務、冷鏈物流服務、跨境物流服務、物流 科技 服務等,其一體化供應鏈還可以針對不同垂直領域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各種供應鏈解決方案。
據灼識咨詢報告,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是外包物流服務市場中的一種先進形式,與孤立的供應鏈物流服務商相比,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商有能力提供包括快遞、整車及零擔運輸、最后一公里配送、倉儲及其他增值服務(如上門安裝和售后服務)等更加全面的服務內容,這些服務以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形式提供,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
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非常巨大。根據灼識咨詢預測,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人民幣,預計到2025年將進一步增至3.2萬億人民幣。在需求端,不同垂直領域的客戶需求復雜各異,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具有吸引力。而終端消費者對更為迅速且靈活的供應鏈物流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激勵企業升級供應鏈。
在生鮮、快銷品及服飾等領域,增速最快。截至2020年底,最大垂直領域包括 汽車 、快消品、服飾及3C電子。京東物流目前已深度服務安利、雀巢、小米、斯凱奇、蒙牛等品牌商,并在產地和產業供應鏈升級中進行了一些模式創新。
例如在與雀巢的案例中,因為消費趨勢正變得復雜多變,所以無論是在全渠道銷售難度,還是新生代消費的多元化,商家的供應鏈管理都面臨多方面挑戰。
2020年,雀巢與京東物流聯合打造了天津大型智能化倉配中心,園區面積近3萬平米,單日貨物吞吐量超過1000噸,是雀巢在日常運營和保障大促中重要的供應鏈基地。該中心承接了雀巢商品的入庫、分揀、末端直供、電商、線下門店的全部履約業務,可以對不同渠道、省份之間貨物流動,實行全鏈路可視化管理和控制。實現智能化升級以后,該中心的倉庫效率大幅度提升,其中僅在掃碼噴碼環節的操作速度提升160%。
從自建物流到對外開放,京東物流的成長路徑變為從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變。隨著外部客戶收入占比不斷提升,根據招股文件,其占比已經從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增長至2020年的46.6%。
以前京東物流的連續虧損,核心原因就是外部單量太少,內部成本太高,但如今虧損局面已在扭轉。在剔除不影響公司價值的股權激勵等公允價值變動因素后,2020年京東物流盈利超過17億。
同時京東物流的營收也增速不錯。在2018、2019及2020年,營收分別為人民幣379億、498億和734億,其中2019年同比增長31.6%,2020年同比增長47.2%,相比2018年幾乎翻倍。2021年一季度,京東物流收入達到224億,同比增長64.1%,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根據京東的“三毛五理論”,如果京東有機會賺一塊錢,京東只拿走其中的七毛,三毛留給合作伙伴,七毛中的三毛五留給員工福利和激勵,剩下的三毛五留給企業未來的發展。在這樣的思路下,京東物流長期看好一體化供應鏈并將持續投入,2020年企業客戶超過19萬家,其中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達到5.27萬家,相比2018年增長62%。
在未來,京東物流聚焦市場份額增長的目的非常明確,2020年京東物流市場份額達到2.7%,在中短期內,京東物流仍將把業務增長及擴大市場份額的優先級,置于盈利能力之前,廣闊的萬億市場空間也確實值得持續的大量投入。
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京東物流的業務范圍和戰略方向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一體化供應鏈服務也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如今的消費互聯網已經高度發達,但前端產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仍處于初期。對于京東物流來說,可憑借在消費互聯網的海量數據積累,來帶動前端產業生產制造等各環節的數字化協同,這些都會是京東物流未來的潛在增長點。
在京東物流招股書中,本輪募資就會用在擴大規模和提升智能化等等方面。其中55%的募資將用于升級和擴展六大物流網絡,保持競爭優勢;20%的募資將用于開發與供應鏈解決方案和物流服務相關的先進技術,包括自動化 科技 、數據分析與算法以及其他底層技術等;15%的募資將用于擴展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廣度與深度,深耕現有客戶,吸引潛在客戶。
隨著成功IPO,京東物流后來居上,成為中國第二大市值的物流公司,僅次于順豐。當然,在競爭激烈的物流業,想要做供應鏈物流的企業還有不少,包括菜鳥、百世匯通、順豐等,他們也同樣在此領域發力,物流行業一場新的追逐戰即將打響。
河南省平輿縣的物流公司有:
中國郵政速遞物流:位于平輿縣建設街與解放街交叉口東南100米。宇鑫物流:位于平輿縣清河大道1杠56。貳仟家物流: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清河大道1杠27。快捷物流:駐馬店市平輿縣輿新廣場北門。騰達物流:位于平輿縣海棠路與玉蘭路交叉口北100米。豫鋒物流: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清河大道1杠72。
tags標簽: